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熱炒的話題。它似乎是一個技術問題,或者經濟發展模式問題,但低碳經濟的背景和意義遠不僅僅如此。也許它的背后是和聯合國憲章、關貿總協定一樣,是規制世界發展新格局的又一個新規則。
這個規則比**和**個規則更復雜,談判的過程可能更艱巨。**個規則,國際社會經過人類5000多年的相互殘殺,特別是**和**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達成了共識,雖然只是3個大國,即前蘇聯、美國和英國主宰了世界;**個規則是在200多年工業文明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,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主導的,現在還在完善之中。
歷史證明,任何一種全球發展規則的確立,背后都是各個國家經濟利益的角力與平衡。對于低碳經濟這樣每個國家都想抓住的機遇,它的開幕注定是一場更為驚心動魄的、國家和地區等各經濟體之間智慧的較量。力推低碳經濟的國家、國家集團已經有所準備,例如美國、歐盟、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打造低碳經濟的技術基礎,提高能源效率,發展可再生能源。特別是歐盟各國,自1980年以來,在基本上沒有增加化石燃料的前提下,實現了經濟的持續發展。例如丹麥,自1974年開始率先實施開發和節約并重的能源方針,大力開發北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,積極開發本土的風能和生物質能,大力提倡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。到2005年,在30多年的時間里,以能源消耗零增長,保證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。按可比價格計算的GDP增長了3倍多,1990年和2005年相比,GDP增長了75%,而能源消費增長幾乎為零。
我們在過去的發展中,失去了參與制定聯合國憲章、關貿總協定這樣一些關系國家根本利益的國際大法的歷史機遇,以至于在以后的許多情況下,出現了我們不喜歡它,但又不得不接受它的窘境。幸好我們參與了第三次有關世界新格局的規則制定,并且是重要的一方。應該重視這一歷史機遇,本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,積極參與這一新世界規則的制定。
中國過去的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投資的發展方式是難以為繼的,是不可持續的。低碳經濟對我國比對國際更重要。發達國家在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中排放增長不大,而我國從1980年到2009年,排放從6億噸標準煤增加到了30億噸標準煤。如果不加以約束,2020年或者30年后,排放總量再增加幾倍是不行的,所以必須走低碳之路。這是我們自主選擇的道路,除了這條路外,無路可走。

低碳經濟是世界的新規則
上一個 :
山西將嚴格控制“兩高”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
下一個 :
去年污染減排繼續保持雙下降
上一個 :
山西將嚴格控制“兩高”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
下一個 :
去年污染減排繼續保持雙下降
OFFICIAL ACCOUNTS
公眾號
歡迎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

ONLINE MESSAGE
聯系方式
客戶留言
描述: